1981年原军统特务写信争取享离休待遇,邓颖超批示:不能亏待了他

  • 首页
  • 管家婆软件官网电话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管家婆软件官网电话 > 新闻动态 > 1981年原军统特务写信争取享离休待遇,邓颖超批示:不能亏待了他
    1981年原军统特务写信争取享离休待遇,邓颖超批示:不能亏待了他
    发布日期:2025-02-05 14:09    点击次数:63

    #百家说史迎新春#

    【前言】

    “要对他好点儿”,邓颖超在这封之前国民党军统特务写的关于离休待遇的信上,做了这样的批示。

    国民党军统特务那可是名声坏透了,简直就是老蒋干坏事的得力帮手,对我党的革命英雄没少下狠手。

    他们害死了很多无辜的人,最后肯定会被正义惩罚,可奇怪的是,这位军统特务怎么不仅能安度晚年,还能拿到我党干部的离休福利呢。

    那么,这名军统特务到底是怎么和周总理夫妇认识的,以至于能让邓颖超亲自下令,让大家好好对待他呢?

    【一、少年遇贵人】

    这个后来变成军统特务的人叫阎锦文,他1914年出生在江苏江阴的一个穷苦家庭,因为家里没钱供他上学,所以很小的时候,他就跟着爸妈到田里干活了。

    但阎锦文的心思并不在这儿,他觉得像这样辛苦干活,不但没法让现在的情况变好,反而每天还得受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的欺负。

    因此,他不想这样虚度一生,特别希望能有个机会能改变自己的命运。在他15岁那一年,他没听爸妈的劝阻,跟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去了上海打工。

    他期盼着能在这个热闹的大城市里找到一个能让命运转折的机会,可等阎锦文到了上海才发现,这儿的情况和自己想象的差远了,并没有太多的发展机遇。

    相反,他只是个来自农村家庭的孩子,既没上过学,也没啥特别的本事,在大城市里根本没法过活,找工作时也总是四处碰钉子。

    村里的年轻人也对阎锦文说,想在这个城市站稳脚跟,得先找个力气活先混口饭吃,可阎锦文没答应,他觉得这样活着跟他当初来上海的愿望不符。

    他梦想在上海这个繁华昂贵的地方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,也希望自己能在这里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。不过,理想总是美好,现实往往残酷。

    阎锦文在上海待了好几天,不但没找到工作,还差点把钱都花完了。到了这个时候,他才意识到,现在最重要的是得找个落脚的地方。

    最后,他想了一阵子,决定加入当地那个很有势力的帮派。因为这样既能解决他的吃喝问题,也能保证他不会流落街头饿死。

    同时也能帮自己在追求梦想的路上稳稳地迈出一步。

    他经过好几次尝试都失败后,慢慢懂得了一个道理:像他这种没权没势的人,想在上海找个好工作,简直就是异想天开。

    尽管帮派和人们常说的正道不太一样,但只要好好干,也能闯出一片天地。

    有一次碰巧,他听到路上有人在聊“兴中学会”,阎锦文就好奇地向那人问了问这个组织的情况,那人跟他说,这个组织的头儿杨虎可了不起呢。

    于是,阎锦文下定决心加入了“兴中学会”。刚开始,他在帮派里默默无闻,但因为他为人仗义,很快就在帮派里交到了不少好朋友。

    在执行上级分配的任务过程中,他得到了很好的锻炼,能力因此有了提升,职位也步步高升,甚至得到了与帮派头目杨虎直接沟通的机会,这成了阎锦文命运的重要转折点。

    【二、军统特务】

    杨虎到底有啥背景呢?他和阎锦文原来都是帮会里的人,早年都在江湖上闯荡。不过和阎锦文比起来,杨虎的运气那可真是好多了。

    民国早期,孙中山创办了同盟会,同盟会里的不少人都是从各个帮派里来的,杨虎也是他们中的一员。

    因为杨虎本事大,他很快就当上了孙中山的随身保镖,并开始走上了从政的道路。一直到1922年,他都在广州总统府里当参军,还管着卫士队。

    他也变成了孙中山的得力助手,跟老蒋关系很铁。孙中山去世后,杨虎就站到了老蒋这边,还跟老蒋结拜成了兄弟。为了帮老蒋稳固地位,杨虎干了不少坏事。

    1926年,老蒋稳固了自己的地位后,就让杨虎当上了国民党司令部特务处处长,第二年还让他同时管起了上海的警备司令工作,专门负责对付我们党。那时候,杨虎在老蒋身边可是个重要人物。

    杨虎为了感谢老蒋的提拔之恩,便开始大肆杀害我们党的人,慢慢地,整个上海都被他掌控了。那时候的杨虎,真是啥人都敢惹,啥事都敢干。

    阎锦文来了,对杨虎来说真是帮了大忙,因为这时候的杨虎正缺一个能帮他一起打理上海的好帮手呢。

    最终,阎锦文因为得到杨虎的赏识,官职一路高升。有了杨虎这个大靠山,他负责管理兴中学会,无论是黑道还是白道的人都对他敬畏三分。但这种逍遥自在的日子没过多久就结束了。

    抗日战争一打响,杨虎就在上海当上了国民党的大官,对上海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。那时候的上海,就像是风中的蜡烛,随时可能熄灭。杨虎也在心里盘算着,自己到底该怎么办才好。

    就像杨虎预料的那样,1937年8月,日军又玩起了“虹桥事件”那一套,眼看淞沪会战一触即发。虽说杨虎之前对我党人士下了不少狠手,可当日本鬼子打过来时,他也着急了,毕竟他在上海的地盘也得保住啊。

    他坚决不想让上海被日本人占领,所以杨虎着手召集抗日队伍。但跟日军的正规军比起来,淞沪会战打了快三个月,上海最终还是失守了,这也让杨虎在上海拥有的一切都失去了。

    【三、周总理指明道路 安享晚年】

    到了1946年,周总理突然留意到了国民党特务杨虎。为了在上海重新搭建我党的情报网,因为上海是敌人的新据点,所以这里的情报资源更加丰富。

    如果想在这里展开行动,就得安排一些我们党的人进去,并且还得想办法拉拢一些国民党里面的人。经过仔细琢磨,周总理觉得杨虎这个人挺合适。

    于是我就去拜访了杨虎。那时候,杨虎跟老蒋的关系早就不像以前那么铁了,表面客气心里却不对付。杨虎老爱在老蒋面前炫耀自己在孙中山那儿的功劳多大、地位多高,这让老蒋很是不爽。

    由于老蒋一直觉得自己是孙中山先生事业和精神的接班人,并且他是靠这点在国民党里树立威信的,所以他很快就对杨虎进行了“边缘化”处理,削减了他的力量,还把他从权力核心挤了出去。

    杨虎把阎锦文安排到了上海警备司令稽查处,那是个军统的特务部门。阎锦文在里面做了第三警备大队的副大队长,这个位置相当关键。

    杨虎在重庆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周总理,他被周总理的才干和人格深深吸引,也因此对我党有了更多的认识,思想上也发生了转变。

    所以当周总理抵达上海与杨虎会面时,他向杨虎阐述了当前的局势,希望杨虎能站在老百姓这一边,支持我党为人民争取利益。

    这时候,阎锦文碰巧遇到了这一幕,杨虎便给阎锦文和周总理做了介绍。阎锦文看到连杨虎的态度都有些变化,他只是个执行命令的下属,想了想之后,也开始慢慢向我党这边倾斜了。

    不过这时候,他们在国民党政府里担任着很重要的官职,因此周总理就对他们说,等有需要的时候会找他们。

    直到1949年,老蒋败得一塌糊涂,眼看就不行了,他怕手下的人跑去投靠我党,所以就下了个命令,不让那些不去台湾的人有好果子吃。

    张澜和罗隆基就是其中的两位,他们都是上海很有名望的爱国人士,跟我党关系也非常好。为了救他们出来,周总理特地去找了杨虎和阎锦文。

    最后是阎锦文把两个人救了出来,那时候他们被安排住在虹桥疗养院,老蒋派人对他们严密监视。阎锦文带着人一番伪装后,才成功地把他们救走。

    在周总理夫妇的帮忙下,杨虎和阎锦文也加入了我们党。新中国成立后,阎锦文受到了很好的待遇,他先后在上海公安局工作,还在上海大中华橡胶厂的华北区分部担过职。

    到了1981年,阎锦文递交了那封请求离休的信,信最后交到了邓颖超手里,并且得到了她的同意。邓颖超说:“阎锦文为党和国家立过功劳,我们不能忘,也不能亏待他。”就这样,阎锦文最后得到了和我党离休干部相同的待遇。

    【结语】

    阎锦文虽然在国民党里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,但好在能及时回头。在我党革命事业的重要关头,他勇敢地站了出来,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,这也算是实现了他想要出人头地的愿望。

    就像邓颖超讲的那样,只要他为党和人民出过力,我们党就不会记着他的过去,肯定会好好对待他。